凝聚力是無形的卻產生有形的力量 , 更是一種推進班風建設的動力,它從多個側面和層面展示著一個班級的生機與活力。就班主任而言,班級凝聚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其班級管理的難易程度,同時也是衡量其工作成果的一個重要指標。 1、民主型的管理風格,有利于班級凝聚力的大幅度提高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的管理風格對班級凝聚力的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一般來說,班主任的管理風格有放任型、專制型和民主型。我認為,放任型的管理風格容易讓學生養(yǎng)成懶散、不守規(guī)矩等不良習慣,專制型的管理風格不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限制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我比較認同民主型的管理風格。高中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還是比較低的,因此需要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來進行約束。比如,期中考后,我先通過班級科任老師會議收集半個學期中班級、同學中暴露出的主要問題,很多老師反應我班學生課后跟老師探討問題的氛圍不夠濃厚,為了提高同學的積極性,我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根據(jù)學習成績和平時表現(xiàn)將學生分成了8個小組,由每個小組自己推選出本小組的組長和副組長,接下來召開小組長會議,共同商討各種獎懲措施并形成初步方案試行半個學期。由于方案是由師生共同商討確定的,得到了絕大部分學生的認可,開展過程也比較順利。同時,使同學們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良性競爭,增強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無形中推動了班級凝聚力的建設。 2、得力的班干部團隊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得力的班干部團隊可以讓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為了挑選合適的班干部,在開學初,我就從學習能力、自控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等各方面觀察學生,對于自控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的比較強的學生,大膽嘗試暫任班長、副班長、團支書等主要職位,對于學習能力比較突出的同學,暫時任命為學習委員和各科課代表。暫時任命后,分別召開主要班干部和課代表會議,給予他們方法指導和鼓勵。在經過一個月的試用期后,由班級同學共同決定這些班委的去留,事實證明,這些班委的工作能力基本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一個得力的班干部團隊, 在嚴格要求自己、提高工作能力,做好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的同時,班委之間一定要和諧、團結,班委的凝聚力無形中會推動一個班級的凝聚力。 3、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 目標是推動學生前進的內驅力,切實可行的班級奮斗目標也是推動班進前進的動力。有了共同的奮斗目標,大家才會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班級才會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做為重點班,我們對自己的要求自然要更加嚴格,所以,我們制定的目標是,不僅在學習上,在各個方面我們都應該以成為年段的“標兵”為目標。如小組合作學習、早晚激情朗讀、宿舍內務整理、年段自律會評比等等,小組有小組的目標、宿舍有宿舍的目標、班級有班級的目標,讓學生在為集體目標而不斷努力的同時感受到共同奮斗過程中的幸福與快樂,激發(fā)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4、積極有意義的集體活動 班級的凝聚力往往是在集體活動中得到升華的。不同的學生,能力不同、特長不同,在集體活動中一定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集體所需要的。如運動會中,在鼓勵有運動特長的同學積極參報的同時,要給其他同學“找”事情做,如宣傳、后勤、聯(lián)絡、攝影、保衛(wèi)、衛(wèi)生、啦啦隊等,做到全員參與。再如,迎新年時,在參加完學校的元旦晚會后,在文娛委員的組織下,班級又開了個小型的“演唱會”,有唱歌天賦的同學紛紛上臺獻唱,在現(xiàn)場熱烈氣氛的感染下,很多比較靦腆的同學也鼓起勇氣站上講臺挑戰(zhàn)自我,在一首《十年》中大家余味未盡地結束了“演唱會”。最后,生活委員為那天生日的學生推上了事先準備好的生日蛋糕,給了大家一個大大的驚喜……這些集體活動,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一份子,愿意為班集體為不斷努力。 提升班級凝聚力是提高班級管理質量的重要課題。做為班主任,在增強自己責任心的同時,應該學會恩威并重、言傳身教,讓學生在集體中找到歸屬感,推動班級凝聚力建設的同時,成就更優(yōu)秀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