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涯,而知無涯。在追尋教育的路上我們一路向前!為進一步深入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精準把握和領會“新課標”的主要內容和變化,切實把“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中,10月27日下午,我校數學組開展了“共研新課標,同心向未來”主題教研活動。
本次活動由林萍萍老師作專題講座。她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新課標展開解讀。 一 、三個變化詞:“核心素養(yǎng)”、“三會”、“四基四能”。 林老師首先分析了“新課標”中出現的三個變化詞,即“核心素養(yǎng)”“三會”“四基四能”。她強調,在“新課標”中,初中階段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抽象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能力、數據觀念、模型觀念、應用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新課標”將數學核心素養(yǎng)目標定位為“三會”,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數學抽象),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邏輯推理),會用數學的需要表述世界(數學模型);“新課標”將原來的“雙基”變?yōu)椤八幕保ɑA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體驗),將“兩能”變“四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 二、用核心素養(yǎng)來表述課程目標 林老師指出,此次課標的修訂,力求使課程目標自覺體現本課程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的基本貢獻。結合本課程的性質、理念及課程的基本內容,從核心素養(yǎng)視角對課程總目標及學段目標進行表述。她表示,課程目標的素養(yǎng)導向,有利于轉變那種將知識、技能的獲得等同于學生發(fā)展的目標取向,有助于引領教學實踐及教學評價從核心素養(yǎng)視角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三、在學科融合中凸顯數學本質 林老師還指出,“新課標”提倡將跨學科的內容融于教學之中,即通過多學科的橫向聯(lián)合,增強學習的探究性、開放性和綜合性。她強調,數學絕不是孤立的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數學為各門學科,尤其是理工科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她指出,有些孩子排斥數學,主要是因為傳統(tǒng)數學課只局限在教室內,雖然教材中也有綜合實踐課,但真正落實的或者有效落實的并不是很多。近幾年常出現的數學閱讀理解題,則要求學生在基礎扎實的前提下,進一步提升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她表示,數學的基礎性地位與現實需求要求在數學教學中必須適當地進行跨學科教學,而這也對一線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鄭晶晶老師總結指出,“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重點。核心素養(yǎng)導向,既是“新課標”研制工作的主線,也是“新課標”文本的主旋律。要準確理解數學課程理念,落實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程標準,關注結構化重組的思路和部分調整的內容。 在場教師紛紛表示,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任重而道遠。作為一線教師,必須深入理解“新課標”的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領悟教材,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要有新思考、新策略,這樣才能有新進步。 深耕、細著、轉化、思考,成長一直在路上!
|